报告题目: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震活动性研究及展望 报 告 人:梁春涛 教授(成都理工大学) 报告时间:2019年8月23日(周五)10:00 报告地点:导航楼四号会议室 报告摘要: 汶川和芦山地震之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存在约40-60km的未破裂段,称为地震空区。为研究该地震空区的地震活动性,研究小组在该区域布设了70多个临时地震台站,得到了Mc= 0级的微震的时空分布,发现微震数量和降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微震b值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化。微震空间分布与中下地壳高强度的四川盆地基底延申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提出了地震空区的成因模型:由于平行于断层的水平向应力差异,四川盆地基底向西的延申带在空区被破坏撕裂,在中下地壳产生部分熔融,在高温作用下,该段上方后山/中央断裂失去弹性而无法积累能量产生大地震。但是前山断裂以及盆地内的大邑断裂位于四川盆地基底之上,处于弹性应变区,微震活跃,B值较低,有发生大震的可能性。 报告人简介: 梁春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特聘专家;四川省有特殊贡献优秀专家。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地球物理系主任。1996年和2001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3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得美国孟菲斯大学博士学位,其后在美国Microseismic, Geotomo等公司工作。2012年至今任教于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青藏高原东缘深部结构及动力机制;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震活动性;微地震监测与微震机理研究。先后提出了基于变方位角的三维各向异性反演技术(ADDCI),震源位置和震源机制联合扫描技术(jSSA),基于格林函数互相关的匹配滤波技术(GFMG),基于波形梯度法求取各向异性(AA8WG)等新技术。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和横向项目11项;翻译地震学教材及专著2部;获美国专利2项,中国专利1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