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完成160页证据华人学术侦探揪出美国造假

一手完成160页证据!华人学术侦探“揪出”美国造假

文《中国科学报》记者 王兆昱 孟凌霄

又一位学术“大佬”垮台了。

如果没有这场声势浩大的“打假行动”,65岁的Eliezer Masliah也许会保持他良好的学术声誉,从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NIA)神经科学部门主任的位子上光荣退休。


Eliezer Masliah。图源:NIA

曾经他风光无限:掌管26亿美元(约合183亿人民币)经费预算,是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领域的“权威”,也是该领域被引次数最多的科学家之一。

然而,Science近期披露了一份长达300页的调查报告,将Masliah的“扒了个精光”。Masliah的数十项研究中,存在大量明显的伪造痕迹和不当重复使用。在受到质疑的132篇论文中,有部分被引量达到1.8万次。

这次披露引发了轩然大波。但许多西方媒体的报道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最先倡导对此事进行调查的,是华人学术侦探杨沐。之后300页的调查报告,有160多页由她一手完成。

杨沐

造假手法拙劣

“Masliah的造假手法很拙劣,和‘速效祛斑霜’广告没什么区别。”杨沐告诉《中国科学报》。

在论文中,Masliah将同样的脑组织图“一图两用”:去掉黑点的图像代表健康老鼠(控制组),加上黑点则代表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鼠。

这看起来很“合理”——健康老鼠的脑组织中干干净净,患病老鼠的脑子里则有斑点。然而,这样“制作”出来的图像,能代表真实的实验结果吗?

杨沐的发现。

还有两种造假手段。一种是图像的重复使用。明明代表不同的实验情况,图像却一模一样。

一样的图像,不一样的图注。

“我隐约觉得,他们有个图像库,许多图都是从库里调出来的。两个不同的实验,用了同样的图像。”杨沐介绍。

局部克隆也是Masliah的惯用手段。

蓝色框中,是局部克隆的痕迹。

从1997年至今,Masliah一直在造假,使用的方式大同小异。甚至会“手动调颜色”,使图像看起来更真实。

杨沐一一挑出了这些不对劲的地方,做成160多页PPT,并在PubPeer上发布相关的帖子。

范德堡大学神经科学家Matthew Schrag、法医图像分析师Kevin Patrick和微生物学家、学术侦探Elisabeth Bik与杨沐一起,共同完成了这场“打假行动”。

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在9月26日发布的声明,经调查,NIH已认定Masliah存在学术不端行为。Masliah不再担任NIA神经科学部门主任。但NIH拒绝进一步澄清他目前的任职状况(注:NIA隶属于NIH)。

此前,NIH官网显示,Masliah是一位多产的作者,共发表约800篇原创研究文章、70篇书籍章节,并拥有数十项专利。目前,该官网已删去涉事人的主页信息。

“黄金时代”

1982年,Masliah获得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医学学位。几年后,他在神经病理学和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领域的泰斗——Robert Terry的实验室获得了一笔丰厚的研究奖学金。

在一张拍摄于1990年的Terry实验室工作人员合影中,年轻的Masliah留着络腮胡,双臂交叉,戴着标志性的大眼镜,自豪地站在导师身边。

右三为Masliah。图源网络

后来,Masliah领导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实验神经病理学实验室。在那里,他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α-突触核蛋白以及新型抗体和疫苗方法的早期研究工作,其中一些研究成果已转化为实验性药物。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官网显示,Masliah系该校神经科学荣誉教授。其主页显示,自1984年以来,他获得近20项资助,共有917项研究发表。

2016年,NIA宣布任命Masliah为该研究所神经科学部门的新主任。官网显示,Masliah将负责世界上最大的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痴呆和认知衰老研究项目。该部门在上一财年预算为26亿美元,超过NIA其他部门的预算总和。

彼时,科学论文中的图像篡改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然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NIA官员称,该机构在聘用Masliah之前,并未评估过其工作是否存在不当行为或数据篡改。

作为部门主任,Masliah对NIA的神经科学经费拥有决定权。大多数情况下,研究所根据同行评审的结果选择拨款,但部门主任可以资助优先项目。

获得任命和巨额资助后,Masliah公开称,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他斩钉截铁地说:“我全心全意地致力于这项工作。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拨云见日

最近两年,对Masliah学术造假的指控屡次出现。

他曾这样回复:“感谢您的留言……我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我将尽一切努力,找出潜在问题的根源并作出回应。”

2023年5月,NIH在收到美国科研诚信办公室(ORI)的指控后,于同月启动了对Masliah研究不端行为的审查流程。

今年9月15日,NIH完成对相关指控的调查,发现Masliah在两篇学术出版物中存在伪造/捏造行为。

而Science与杨沐等神经科学家合作,汇编了一份长达300页的报告,揭露了1997年至2023年间Masliah发表的132篇研究论文中含有的可疑图像,远不止NIH声明中提到的两项研究。

在阅读该报告后,多位神经科学家对该问题的严重程度表示震惊。

那么,Masliah是否有被欺骗、被蒙蔽的可能?

“并没有。”几位读过报告的神经科学家称,Masliah通常占据涉事论文中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位置,这意味着他完成了论文的大部分工作,或承担了主要责任。

“鉴于这些论文的时间跨度较长,合作者和共同作者人数众多,偶然的合作者不当行为并不适用于他的情况。”匹兹堡大学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所所长Tim Greenamyre表示,“不管是他自己还是别人代他修改了图片,我都很难相信他不知情。”

让打假成为“日常”

“同刷牙洗脸一样,打假应该成为日常。”杨沐说,“经常清洁,经常体检,就不会有什么大毛病。”

作为神经生物学家,杨沐对相关领域的图片造假具有很强的“嗅觉”。去年9月,杨沐发现Masliah有多篇论文存在图片造假,于是第一时间将其发布在PubPeer上。

她深知,每拖一天,危害就大一天。Masliah这些涉嫌造假的论文,已被当作治疗帕金森病和其他脑部疾病的候选药物的基础。一些化合物已在许多国家进行临床试验,或作为处方药提供。

据2022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在一项针对316名帕金森病患者的试验中,Masliah研发的药物与安慰剂相比,没有任何疗效。更可怕的是,接受药物注射的患者产生了更多的头痛和恶心症状。

相比于一些欧美打假人“搞个大新闻”的习惯,杨沐认为,日常的更新更为重要。“每拖一天,就有更多人在用这个药,学者在重复Masliah的实验、做无用功。”

杨沐透露,在被调查时,Masliah还在NIH会议上做了开场演讲。她还透露,在公开报道之前,NIH内部已经有消息了,某种程度上,NIH在袒护Masliah。

Science杂志请求Masliah提供原始图像或其他数据,但他至今未回复。

“此类丑闻对美国学术界应该是一个wake-up call(警醒之钟)。”杨沐告诉《中国科学报》,美国的学术“大牛”或从造假到被揭发有着固定的模式。由于利害相关性,存在层层的关系网,让某些持续多年的大规模造假一直未曝光。

“作为中国人,我更要拼命打假。”杨沐坦言,她想要证明在正义感和勇气上,自己并不比外国人差。

走在美国街头的杨沐。

*文中图片除标注外,均为受访者提供

参考资料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research-misconduct-finding-neuroscientist-eliezer-masliah-papers-under-suspicion

https://forbetterscience.com/2024/10/08/cerebrolysin-sharmas-masliah-and-ever-pharma/

https://www.nih.gov/news-events/news-releases/statement-nih-research-misconduct-findings

https://www.nia.nih.gov/news/eliezer-masliah-head-nias-division-neuroscience

https://content.iospress.com/articles/journal-of-alzheimers-disease/jad190518

https://apnews.com/article/misconduct-alzheimers-parkinsons-research-nih-297a61dc69cb18965015381a911197ec

https://profiles.ucsd.edu/eliezer.masliah

猜你喜欢